改了logo的Burberry和Celine,你会不会买?-宾爵手表官方网站

既是腕表,更是珠宝

瑞士手表
改了logo的Burberry和Celine,你会不会买?
2022-08-05 11:39

为什么选了个周末悄悄更新,而且不是手表?毕竟没有购物狂会只买一个品类,兔子也不例外。再加上多年的奢侈品圈经验,兔子觉得这次不得不插一句。

主角是刚刚完成新设计师出道(包括改logo)的博柏利和面临共同命运的席琳(也将于28日出道)。

每一次时尚界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个无奈的事实,只有大量的评论,却只有少数人买单。至于一个品牌更换后能不能活得更好,我们说什么都无所谓,但还是要由花钱的人来决定。让我们看看博柏利,一个古老的英国品牌。里卡尔多蒂西上任后大动作。大家当然记得换logo这个重要事件。

全新的托马斯博柏利印花图案由Riccardo  Tisci和平面设计师Peter  Saville共同完成,灵感来自1908年出现在品牌档案中的标志和图案。

对于这个变化,大家都有吐槽,有喊丑的,但是兔子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不花钱的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一下。关键是新产品能否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所以博柏利在伦敦的首次亮相吸引了很多关注。首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走街头时尚品牌路线。首先,在重新定义部分,博柏利的表现仍然坚持品牌认同,只是增加了各种动物图案,但保留了强烈的博柏利印记。

当然也有休闲单品,比如印花毛衣,拼接衬衫等时尚单品,但又不同于街头元素。博柏利是内敛的,不想被年轻人抛弃,但她不打算把自己奉献给年轻人。

里卡尔多蒂西本人在秀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人都在谈论街头风格,但英国品牌有自己独特的剪裁。有人认为这是安全牌,略显保守。

实际上,就兔子本身而言,我不是博柏利的粉丝。到目前为止只买过一双经典雨靴和一件T,属于走进店里没意思的感觉。相比之下,新系列比以前更精致(因为我极度反感驼色,所以不容易成为粉丝,但我还是承认好看)。有兔粉告诉我,作为一个对博柏利的英国身份颇有好感的人,他有尝试买单的冲动。

在节目开始前,博柏利还发布了一个带有全新TB标志的logoT,可以看做是对市场的一次试水。

至于新系列好不好,消费者有话语权,而且从古驰的惊艳转身来看,也不是一两季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时间来证明。

对于吃瓜的人来说,相比之下,接下来即将亮相的Celine的出道可能更受关注。创意总监Hedi  Slimance动作惊人。虽然两个品牌都换了logo,但显然Celine给人的冲击感和话题感更强。毕竟,它清除了品牌社交媒体的历史记录,表明了它与过去决裂的决心。

大家可能还记得,9月3日,Celine在ins上宣布更换logo,回归到60年代常用的版本(并删除了之前的信息),相当于告别了前设计师菲比费罗的时代。

想想也有意思。新的创意总监Hedi  Slimance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那年他进入伊夫圣罗兰后,就把自己的logo和名字改成了圣罗兰巴黎。2016年离职后,品牌把他的内容全部从ins账号上删除了(突然觉得同根生,何必急着炸对方)。

于是社交媒体哀嚎,表示希望回到从前的席琳。那时候打铁有采购,大家都在喊着要买菲比费罗时代最后的产品。毕竟,经典包包,比如经典盒子和行李箱包,确实是菲比费罗带来的爆款。

然而,这样的哀号还是毫无意义。毕竟很多过去大声喊着喜欢Celine冷漠的人,从来没有为品牌贡献过一分钱。如果他们以为买了一两个包就有了品牌的话语权,那就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老板的野心。

Celine想改头换面,成为LVMH集团的下一棵摇钱树。它的策略没有错。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在更大的利润面前,所谓的老客户是可以牺牲的。这是商业世界的法则。可能很残酷,但也是事实。

无论Celine的口碑有多好,风格有多高级,都不能掩盖它一年只卖8亿欧元左右的事实。这个量排在古驰60多亿欧元、香奈儿90多亿美元等品牌前面,太少了。

虽然博柏利在很多方面都很先进,从数字直播,空中猫,展示和购买等。但产品吸引力不够,这是营销手段无法改变的。至于换logo,这无非是一个短期的吸引眼球的事件(如果不改变产品的本质,生意就不会有起色)。连续三年利润下滑,英国人还是很着急。毕竟离奢侈品第一梯队还有一段距离。

其实大部分年轻消费者并不太在意品牌的这些细微变化(铁粉除外),也没有品牌历史的包袱。想象一下巴黎世家成为妥妥的时尚品牌后年轻人的后续。他们不在乎曾经是什么,只为现在买单。

其实奢侈品年轻化的原因是这个市场越来越两极分化,顶端的生意或弯腰拥抱年轻人,只能二选一,不存在中间地带.至于高端业务,很难,比低头容易,所以年轻化是大势所趋。

总的来说,根据兔子对90后的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有几个特点。一是喜欢有明显辨识度的东西,二是需要改变。

观察现在几大品牌所做的尝试,有一点非常明显。第一件事是在经典中加入新元素。类似吕曾经满眼的单眼老花眼,这几年加了很多拼接变化。

古驰也很明显。换设计师之前,柜台上满是灰眼睛,沉闷得没有购买欲望,但是新品在颜色和图案上丰富多了。

博柏利也一样,在经典衬衫上加入花哨的设计后会被年轻人接受(兔粉给了我一张上半身的照片,然后说也许80后的你接受不了这样的浮夸)。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BV这两年业务急转直下。针织虽然经典,但缺乏变化,无法吸引年轻人持续购买。同时质量和设计又不能得到顶级消费者的喜欢,中庸是最尴尬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明博柏利和席琳都想重新定位自己。博柏利的野心是希望更高端,夺回价格优势(所以不走街头品牌是对的)。席琳是否打算向年轻人低头也要看28号的表现。

两种方式都是出路,只是看努力是否到位。没什么好嘲笑或哀叹的。品牌和消费者只是在动荡的市场中相互选择。合不来就分。

我和兔子奢侈品销售谈过了。90后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但不是奢侈品牌的核心消费群体。以迪奥为例。一般90后年轻人喜欢消费t恤、毛衣等。而且很少花钱买什么。70后、80后因为穿着习惯比较正式,一旦进店,基本都会一套,比如衬衫、裤子(客单价自然就上去了)。

而且年轻人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每个家庭都会选择穿。据说一口气买同一个牌子的T很少(90后的兔粉用来给兔子做图,大牌的T排成一排)。

所以,年轻化是一种轻松的增收方式,但也是有风险的,这两年就会看到。想象一下当年红极一时的潘多拉是如何走下坡路的。这应该是很多品牌都会面临的问题。

年轻,就意味着会消费升级,一旦老客升级,新客没跟上,生意就会大起大落。

只有少数站在奢侈品顶端的品牌才会有相对稳定的表现,因为老客户稳定了,新人来了。

有人说市场会奖励那些不轻易向年轻人低头的品牌,但对于上市公司的老板来说,眼前的利益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钱谁过不去?

大赚一笔转卖品牌,比辛辛苦苦几十年容易多了。

所以,为什么要费心去换品牌呢?如果你真的在乎,就选择设计师或家族关系相对稳定的品牌,比如香奈儿(老佛爷签了终身合同)或爱马仕,或者最近流行的Brunello  Cucinelli或Loro  Piana。

至于大部分所谓的奢侈品牌(已经成为高端时尚产品或者潮流品牌),注定是我们消费增长过程中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