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顶级腕表设计的演变历程
电子表带对超薄机械表的竞争
设计变化:超薄机械机芯不断创新
在20世纪70年代,电子表是创新和未来,传统的机械表无法反击。随着合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腕表增加了更多的功能。传统手表厂只能想到对机芯大做文章。
面对六七十年代电子表的攻击,瑞士制表业想出的策略之一就是推出超薄机芯手表。这本来是传统制表行业的一个艰难过程,但随着电子表的出现,机械表厂商只能证明,他们也能做出电子表一样轻薄的手表。
在超薄动作的比赛中,积家和伯爵分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家在1962年推出了厚度仅为1.85毫米的838手动上弦机芯。1957年,厄尔成功研制出厚度仅为2.0 mm的9P手动上弦机芯,他们在1960年推出的12P自动上弦机芯厚度仅为2.32mm。在这场比赛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Concord's谵妄系列。这款手表采用无底板技术。1979年发布的《谵妄One》厚度只有1.98 mm,两年后推出的《谵妄4代》更是将整块手表的厚度完全缩小了1 mm到0.98 mm,这只是10根头发的厚度。
遗憾的是,由于机芯太薄太轻,非常脆弱,稍大一点的震动就容易造成故障。同时超薄机芯无法承载太多其他功能,所以大部分都是时针和分针的款式,连秒针都容纳不下。最终输给了电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