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的位差
手表的位置差主要来源于平衡轮的不平衡和工作时游丝的偏心,因为这两个因素在位置相差180度时对走时的速度有相反的影响。因此,他将擒纵机构和平衡弹簧系统一起安装在旋转支架上。该支架安装在第二轴上,并以每分钟一转的速度旋转。因此,摆轮和游丝的重心方向每30秒钟改变180度,因此它们由于偏心而行进的速度可以相互补偿。因此,更准确地说,陀飞轮是一个旋转擒纵调速器。在布氏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平衡轮不可能很平衡。他用改变取向的方法来消除其影响,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
宝氏“陀飞轮”
包的“陀飞轮”制作非常精细,否则很容易出故障。因为装在二轴上,比普通手表耗电多,成为先天缺陷。1894年,英国人邦尼森制造了另一种旋转擒纵器,叫做卡鲁塞尔。它和陀飞轮的主要区别是速度比前者慢40倍左右。从而大大降低了功耗。它给制造和调整带来了一些方便。但由于方位变换周期延长,方位差补偿不如前者有效。
每当人们看到“陀飞轮”时,都会被它复杂的结构和奇妙的动力学所迷惑。在这里,我们将解开这一独特传输机制的奥秘。“陀飞轮”的旋转支架固定在第二轴上,摆轮、游丝和擒纵叉安装在旋转支架内。
当发条动力通过三轮盘传递到第二齿轴时,带动旋转支架旋转。第二轮套在第二轴上,固定在夹板上,并与擒纵齿轮轴啮合。因此,当旋转支架由第二轴驱动时,擒纵轮将进行行星运动。在擒纵机构中,通常采用叉靴式或脉冲直接传递给摆轮。摆轴和第二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二轴上设有秒针。有些人做的一些“陀飞轮”没有秒针,也就是说旋转支架的转速不一定保持每分钟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