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剑无锋,大技不行,在狭小的机械世界里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各种手表品牌的独特技巧。
佛罗伦萨A .琼斯,
万国(IWC)琼斯针
万国民表的创始人,在1868年开发了六种适合不同怀表设计的基本机芯。这些机芯质量上乘,都有“琼斯箭”设计——。机芯上有箭头形指针,平衡摆轮夹板延伸到主夹板的四分之三,精确调整精度。这种机芯在当时万的怀表中经常使用,而超长快慢针“琼斯箭”只起到装饰作用。几十年来,万国表不断改进这一运动,并于1930年将其应用于葡萄牙手表。
莫勒(Muehle-Glashuette)啄木鸟颈式微调
啄木鸟颈部修剪装置是鹅颈修剪装置的改进版本。其特殊的外形使其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极细的快慢针上切出一个很小的缝隙,鹅颈弹簧嵌在凸出的位置形成一个整体,在不影响快慢针调整的情况下,起到了很好的抗震作用。因此,啄木鸟颈式微调装置不仅可以提高默勒腕表的灵敏调节装置,还可以增强其抗震鲁棒性。
劳力士(Rolex)红轮仔
机芯上的红色齿轮是劳力士的独特发明,被劳力士粉丝亲切地称为“红轮”。“红轮”是自动卷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有两个弧形勾停防逆转装置,使锯形齿轮只能前进或停止,不能后退,然后带动红色离合轮,从而实现双向卷绕动作。运行中噪音低,卷绕效率好。它具有耐磨、低噪音的特点,配有“红轮”的劳力士手表价值不菲。
万国(IWC)比勒顿上弦装置
艾伯特佩拉顿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万国钟表厂的技术总监。他发明了佩拉顿自动上弦装置。该装置与其他卷绕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凸轮将摆锤旋转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带有宝石滑轮的摇杆。这是一种利用凸轮、棘爪和棘轮之间的配合实现双向卷绕的传动方式。摆杆在360度的任何一次转动都可以由凸轮驱动摇杆,摇杆在凸轮的推动下反复运动。此时,摇杆上的两个棘爪,一长一短,可以钩住棘轮,完成卷绕。这是万国表的专利。因为缠绕过程类似啄木鸟的觅食动作,所以也叫“啄木鸟缠绕器”。
格拉苏蒂(GlashutteOriginal)鹅颈弯钩
鹅颈微调据说是19世纪中后期流行的一种传统工艺,出现在手表普及之前的怀表时代。鹅颈微调“天鹅-ck",”顾名思义,形状像天鹅的脖子,有着鹅颈般优美的曲线。机械运动的游丝长度会影响摆轮的速度。游丝振动部分越短,摆轮摆动越慢;游丝振动部分越长,摆轮摆动越慢。摆轮转的快,时间长了走的快,转的慢,时间长了走的慢。为了调节游丝的弹力,很多机芯都配有“快慢针”。通过移动快针和慢针,我们可以简单地控制平衡弹簧振动部分的长度。但在日常振动中,如果机芯油处理不当,会产生偏差,容易影响精度。于是发明了鹅颈微调,利用金属片的弹性夹住快慢针,用细小的螺丝用细耳调整快慢针的偏移幅度。德国格拉苏蒂采用的双鹅颈微调和金银交错的手工雕刻平衡弹簧夹板,代表了德国最高的制表工艺。
朗格(A.LangeShne)芝麻链
“芝麻链”是指钟表动力传递过程中调节发条输出扭矩的装置。宾觉世界边肖想象它就像一个自行车链条,当机械装置释放能量时更精确,它的设计目的是使时钟行进更精确。芝麻链早期用于天文钟和航海钟。由于其机械结构的限制,对表壳空间的尺寸要求较高,而微链的加工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技术,所以在手表中放入芝麻链并不容易。据说兰格从1890年到1945年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成为其最经典的技术之一。
萧邦(Chopard)珍珠陀
珍珠陀,又名切片机,是朱拓运动的一种。它小巧玲珑,像一颗珍珠,存在于手表的运动中。珍珠钟摆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手表更纤薄,将机芯完美呈现给世人。肖邦珍珠陀最好,不仅小巧玲珑,而且上弦效果非常好。一般是22K金的。
昆仑表(Corum)金桥长方形机芯
1980年,昆仑手表研制出第一块金桥手表,给当时的制表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作为昆仑手表的旗舰复杂手表系列,金桥系列依然让看了30多年的所有人惊叹不已。CO 113的手动上弦机芯是在第一个金桥机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需要在长33mm、宽3mm、厚5mm的矩形六面体空间中嵌入140个零件,包括可变惯性摆轮、发条鼓、滑动发条等。辅以手工雕刻的金夹板和底板,无论是微机械技术还是豪华的装修技术都很美观,堪称钟表艺术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