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手表的不断创新,现代潜水表已经不局限于基本的三针型号,而是实现了从GMT到全球各种复杂功能的集成。其中,最有争议的是时机。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计时潜水表的争议原因在于功能的重叠:潜水表的单向旋转外圈其实是一个60分钟计时圈,可以旋转配合分针做60分钟计时(虽然不能精确到秒)。但考虑到真实使用场景,下潜时间多以分钟为单位,60分钟绰绰有余。这样一来,给潜水表加时间更像是锦上添花。
单向旋转外环
如果在原有参数的基础上增加计时功能,我觉得这种“锦上添花”也是玩家可以接受的。但实际情况是潜水表本身并不薄,为了适应计时机芯,更是难以将表壳控制在15 mm以内。以常见的计时机芯ETA/Valjoux 7750为例。仅机芯就达到了7.9 mm,如果加上表镜、旋入式底盖、防水组件,整个手表的厚度会增加,对佩戴舒适度会有一定的影响。
早期劳力士潜水艇和宝珀50?
厚度只是一方面,计时潜水表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这个功能增加了进水的风险。而这还得从手表的防水原理说起:我们知道1953年发布的劳力士潜水器和宝珀50?是世界上最早的潜水表之一,其特点是采用旋入式底盖。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代潜艇用的是旋入式表冠,而同期的宝珀50?使用双O形密封圈增强表冠的防水性能。其实那个时候旋入式表冠还是有专利的。实践证明,旋入式牙冠是一种可靠的设计。专利保护期结束后,很多品牌都推出了这项技术。如今,旋入式表冠和旋入式底盖的组合已经成为潜水表的标配。
格拉苏蒂原装SEAQ计时码表
拧入式底盖,不能用专业工具打开,一般情况下不会在水中打开。只有牙冠是众多防水部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部件,表冠承担了调整时间和手动上弦两大功能。在真实的潜水环境中,如果因动力不足而停止运动,会影响佩戴者对潜水时间和氧气剩余的判断,容易陷入危险。这也是现代潜水表往往配备自动上弦机芯的原因——它可以依靠手臂摆动提供动力,避免机芯停止,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佩戴者在水中拧动表冠进行手动上弦,导致进水。
汉密尔顿卡其海军潜水自动计时手表(带锁定装置的按钮)
除了表冠,传统计时码表的侧面还有开始/暂停按钮和计时重置按钮。更多的按钮意味着更高的水风险。很多时候潜水表在这些按键上增加了锁定装置,目的是防止佩戴者在水中误触按键。这就造成了一个争议,就是很多时间潜水表的使用场景是有限的,甚至设计者也不鼓励用户在水中使用。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