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梭163年表款演变简史(天梭历年表款推荐)-宾爵手表官方网站

既是腕表,更是珠宝

瑞士手表
天梭163年表款演变简史(天梭历年表款推荐)
2022-09-01 14:18

天梭是个亲民的好品牌。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瑞士传统制表品牌,首先是平价,其次才是高品质。拥有160年傲人历史,从商业角度分析可能略显枯燥。不如从该品牌历年的经典腕表入手:

1853年:

1853年,Charles-Emile  Tissort(天梭的创始人,外国人的称呼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由于当时欧洲的局势还没有那么明朗,他和父亲计划在美国和沙皇俄国开拓市场,将瑞士汝拉山制造的时计销往全世界,以怀表的良好品质取得突破。

1916年: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天梭抓住了当前的潮流,推出了“香蕉”手表。当时人们已经看腻了中正的圈子,开始偏爱与怀表形状完全不同的手表。天梭真的走了一步好棋。手腕弧度设置的拱形矩形表盘,经典的圆形机芯,给人的感觉与其他品牌不同。

1930年:

从1828年到1888年左右,天梭一直在“防磁”中挣扎,很多返厂维修的手表都被磁化了。一怒之下,Paul  Tissort列了一张电器设备清单(吹风机、电梯、收音机等。)这可能会对运动产生不利影响。终于在193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配备防磁擒纵系统的量产机械表:防磁。

1953年

1949年开始试产搭载新系统的Worldwatch,通过量产降低了价格。两年后,NAVIGATOR系列的第一批样品手表问世,带有24城显示面板,每天可以完全旋转,可以通过2点位置的按钮进行调整。搭载天梭自产摆式自动上链机械机芯,还提供18K金、镀金、精钢三种表壳。

依然是1953年:

同年百年庆典,我拿出一块饰有天梭家族珐琅徽记的18K金手表。这个系列的名字很简单:百年纪念。但当时瑞典法律明令禁止进口金表(大力支持国货);美国人热衷于自动上弦运动。为了满足多方面的不同需求,这个系列一口气出了很多款手表。同时还得兼顾美观和实用,这就让天梭(瑞士制表的中坚力量)成为一个不得不绞尽脑汁、全力以赴的品牌。

1956年:

1956年,PR  516系列诞生,精钢表链上的巨大圆孔十分醒目,再加上特殊的悬浮机芯,确保其在面对所有桩基时依然保持牢固。自带30m日常防水功能;9年后,在品牌推动下销量增长10倍;从各种意义上来说,“特别强”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

1958年:

一直专注于多元化机芯生产的天梭,终于在1951年前后不得不面对一些销量不大的机芯带来的产销矛盾。如果成本收不回来,业务还能继续,就像很多系统一样。果然是底层的工程师惨(不做临时工也不错)。很快,他们加班加点解锁新成果:1958年,一款可以扩展很多功能的基本机芯问世。从带中央秒针的781手动上弦机芯,到带日期窗的782机芯,再到可双向上弦的783机芯.到1976年,已经扩大到65种。

1971年:

一路下来,发现大牌们真的是未雨绸缪。同时,在制定许多计划时没有压力:无润滑的运动在1950年中期开始发展。(确实很多年没见机芯有油了,也不知道街边的小修表摊什么时候根本找不到痕迹。),六年后,这个程序申请了第一个名为“Sytal”(Systeme  Tissot  d  ' auto  lub认证)的专利,有效解决了买家下手前润滑油干涸的问题。终于在71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自润滑机械表。塑料材料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价格。全球第一两个价格低廉的关键词,让它仅用10个月就卖出了7917件。

1985年:

在1970年之前发展了两三百年的机械表,几乎在短短几年内就被应时危机扼杀在沙滩上,天梭当然也没有幸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加入了SMH(斯沃琪集团的前身),我才得以翻身。自83年诞生以来,摇滚手表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工艺之外,单是这种材质的圆盘设计就相当新颖。

1996年:

1996年,一款名为“PR  100 Autoquartz”的应时混合动力机芯问世,其摆锤并不直接与微型电机相连,而是用来驱动微型弹簧盒。(上图仅供参考,动作类型不同。)只要弹簧盒输出的扭矩超过电机的磁制动力,电机就会靠弹簧的牵引力运行。这个过程可以持续50毫秒左右,只要钟摆旋转就可以无限重复。它可以在充满电的状态下连续运行长达6天。

1999年:

有人说,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很多影视动漫作品总是痴迷于201X的科技。但是,突破维度的科技发展往往与之背离。这个时候,一些和家里科技距离很近的小电子产品就特别让人烦躁。T-Touch系列将电脑领域相当普遍的触摸屏技术延伸到了手表上。可以设置闹钟,查温度,查方向等。用几根手指(突然想到大魔王)。简直不太方便。就这样,它在1999年上市仅几周就赢得了数万科技粉丝。

2009年:

C01.211在Lemania  5100的基础上开发的自动上链计时机芯,ETA新设计的连杆传动装置在表盘的一侧控制计时功能,内部垂直离合系统包含一些塑料部件,擒纵机构全部采用高分子塑料,大大降低了成本。但是,如今争议很大,很多表迷对它的态度两极分化。优势在于部分元器件性能良好。抗冲击性也不错。缺点在于返厂维修费用高。至于具体质量如何,真的要看个人需求了。大部分买家会在这个机芯报废后果断启动下一个3354。反正传不下去,改改也没事。

2013年:

Powermatic  80 (ETA  C07.111)机芯自投放市场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ETA  2824的基础上,安装了更长的弹簧,与枪管直径相同,这样动力储备可以从38小时增加到80小时。而且ETA机芯中传统的Etachron微调装置被无卡游丝取代,走时精度由摆轮臂环上的两个平衡螺丝调整。同时,振动频率从28800次/小时降低到21600次/小时,以节约能源。在这一系列措施下,即使你整个周末都不去管它,周一还是可以用的。仅凭这点力量,就足以在万元以下的手表群体中赢得一定数量的粉丝。

2014年:

就在两年前,天梭推出了一款有故事的腕表,名为T-Complication  Chronometer,在13年第三届现代国际天文台精密时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随后果断投入量产:43mm不锈钢表壳Unitas  6498手动机械机芯获得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至今仍吸引着良好的关注。

2016年:

今年终于写好了!再次,请允许我向有耐心看到这里的读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管他呢,这年头复古风潮正盛,劳力士,浪琴,精工等等。各款都开始推出复古款,天梭不可避免的做了一批认可款,翻新1936的经典系列,用新技术填充旧外壳,精准度越来越高(就像一代又一代的PS更新,界面越来越高,但是老板

一步一步看下去,就像刺探瑞士的古老历史一样刺激。更像是看着一棵小幼苗经历“人生”的各个阶段(包括其颜值的变化)。在我个人看来,1930年到53年这段时间是其面值的巅峰,之后就没跌过。反而以后(尤其是近两年)很多手表都是一样的增长。或许这与品牌设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