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前,也就是我踏入表圈不久,就认识了一位媒体同行。她花了两万买了一块国产陀飞轮。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2万元。她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
一般新手心里都有一座宫殿。比如,当他仰望复杂的菜单,尤其是陀飞轮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产品时,他早早就把宝玑的位置放在了心里,其他的他却不屑去了解。但是近年来,接触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各种消费故事后,开始明白为什么国产手表要坚持做陀飞轮。
毕竟,巨大的市场,我们必须让更多的人接近他们的梦想。
相信大家对“陀飞轮”都很熟悉。天才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了陀飞轮,解决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3354。减少重力对怀表擒纵机构的干扰,减少行程误差。
它是怀表时代的产物。毕竟那个时候怀表是挂在身上或者口袋里的,但是手表出现以后,它在手腕上的活动范围比戴在手腕上要小很多。所以陀飞轮所谓的精准度的意义(当他遇到技术堪忧的陀飞轮,甚至比普通手表还不如)已经是过去式了。它现在存在的价值源于技术和审美。
所以陀飞轮争议很大。爱的人对它极其喜爱,不爱的人却不想碰它。bezel总有“无用论”的说法,但我鼓励大家追求美,不要那么功利。
否则,问题“为什么一个额外的钻头能花10万元?”能折磨人到死。
前几天有读者来后台找我,说很高兴用有限的预算感受国产陀飞轮的品质。毕竟瑞士手表起步于陀飞轮,50多万人起步,很多人觉得未来几年可能没有足够的预算列入榜单。
我脑海里迅速闪过那块北京手表。记得2016年,当“千峰系列”的陀飞轮城、榫卯、极简三款产品发布时,虽然我自己并不震惊,但读者的反应还是让我大吃一惊。3354人反复让我给他发试穿后多个角度的图片,不停问上市时间。
直到这两天看到最新的60周年特别色陀飞轮(飞度陀飞轮)的三件(绿色、天空、深黑色)才知道,我们终究会被某个点所触动,哪怕是这么肤浅的颜色!
说到京表的飞行陀飞轮,它是基于中国陀飞轮之父许耀南设计的mainland China第一款陀飞轮,经过进化迭代。这个陀飞轮装置有数百个零件,但它很轻,有60小时的电力存储。
简单来说,它有三个特点:1。飞行陀飞轮;2、无卡游丝;3.北京手表的“灵岩”图腾。
兔子觉得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
当时,宝玑最先发明的陀飞轮(即所谓的第一代陀飞轮)由两部分组成:陀飞轮的滑架和陀飞轮的机芯。同时,平衡夹板必须随飞轮转动。
1927年左右,会飞的陀飞轮出现,德国钟表匠阿尔弗德赫尔维格(Alferd Helwig)摘下了“飞轮固定支架”,使运转看起来更加神秘美观。
这次北京的彩色陀飞轮机芯,底部设置陀飞轮,运行起来像悬浮一样,当然是为了美观。
另外,没有卡度的游丝需要手动调节,比有卡度的游丝难度大,但效果也不错。至于北京手表品牌“凌燕”的图腾,这已经是一个标志了。
一个成熟的动作,再加上一个出彩的外表,看起来年轻迷人。可见,在如今的市场上,质量和外观都必须兼顾。
我们自己的陀飞轮有多受欢迎?
事实上,世界上陀飞轮产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目前国内生产陀飞轮机芯的主要厂家有五家,分别是海鸥、丹东、北京、上海、杭州手表厂。
这次北京手表的三款彩色陀飞轮每款限量300件,价格从22800元到26800元不等。自4月底巴塞尔会议以来,其中三分之二已经交付。毫不奇怪,绿色特别受欢迎。兔子也去天猫店看了一下。只有深黑色和天空还有货,绿色有
就北京钟表公司而言,目前陀飞轮的销量已经占到整个北表的20%以上。另外,北京王府井的北京手表旗舰店,几乎每3-5天就有一块陀飞轮售出。
估计这个,比很多人想的都多。
我记得很多表友提出,为什么郭彪不坚持像日本精工一样做基础款,而不去玩陀飞轮呢?这个问题现在似乎有了答案。
首先,陀飞轮是一个相对容易的复函数范畴。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后,我们能够生产它。
其次,容易眼花缭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陀飞轮都深受制表师的喜爱,很多独立制表师都以它为突破点,如Laurent Fei、F.P.Journe、GF(High Platinum & amp;Fortress),一开始只做陀飞轮的霸道品牌(今年普通款发)。然而,像菲利普杜福尔,谁工作缓慢,抛光,有一个沉闷的外观,并遭受一些损失。
团的真实故事,一个表哥告诉兔子,他把百达翡丽的三问陀飞轮拿出来了,除了PP店员没人认出他。原因很简单。没看过问卷的人想不通,为什么左边多了一个手柄,而且价格上百万。它显然有一张非常简单的脸。(当然,PP最独特的是陀飞轮不开口,也就是说四五百万元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名利双收)。
所以大部分陀飞轮都很容易辨认,最容易被视觉欣赏,机械之美。
第三,如果论性价比,国产陀飞轮肯定是最高的。有人愿意花巨资去追赶顶尖,但也有人愿意去感受新入行的滋味。市场不一样了。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的理性和自信,买手表不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得到别人的认可。“买自己喜欢的”的理念也让大家乐于尝试。
我们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市场,这是兔子这两年从大家身上学到的。
半夜专门给北京手表品牌总经理徐创越打电话,询问陀飞轮的质量问题。毕竟大家关心的还是两万块钱买的产品能不能安心长期享用。
他说,前年上市的千峰系列陀飞轮的型号中,只有不到3%~5%是因为机芯问题而被修复的:“我们会对机芯做多次测试,组装后再做一次,不能把风险留给消费者。”
毕竟北京这两年高速增长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形象,必须靠自己精心维护。
未来,国内陀飞轮市场将在哪里爆发?个人觉得把中国文化和陀飞轮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点。当然,前提是必须好看。如果没有面值,其他的都事倍功半。彩色陀飞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至于精美度和精致感,这一点让我想起收藏家豪哥说的,是国表需要更卖力的地方,无论是对材质、设计还是加工设备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