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淘宝咸鱼上购物,偶遇一款很有意思的“格拉苏蒂”,只花了7000人民币。打开后盖,发现它的机芯和品牌用的不一样。那是一个“粗糙”的ETA2892,不如浪琴。评论区有人说“这是假表”或者“机芯被改了”,其实是原装正品表。
这种手表的做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是同一个“格拉苏蒂”。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格拉苏蒂小镇
说到钟表,大家都会想到瑞士,但其实德国是先于瑞士诞生钟表的。在15世纪末,和意大利、法国一起是最早的一批研究钟表的国家。和德国的钟表拥有者集中在奥格斯堡和纽伦堡,这里曾经繁华一时。然而,在公元1618年至1648年间,德国因为三十年战争失去了钟表业,随后落后于英法。
15世纪,在德国萨克斯发现了矿物,然后在那里建立了“玻璃冶炼加工厂”,这就是格拉苏蒂名字的由来,3354德语中的“玻璃厂”的意思。当时镇签里只有两个挖矿工具。19世纪,格拉苏蒂的经济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矿井地下水的渗漏和战争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845年,兰芝品牌创始人Fernand A. Lange先生游历欧洲,学成归来。看到格拉苏蒂镇如此衰落,他向政府申请贷款,开始在镇上开办钟表业务。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成功创办了手表品牌“兰格”,还吸引和培养了大批手表人才,在小镇形成了手表产业链。虽然赶不上瑞士,但也曾是德国制表业的中心。
二战爆发的时候,钟表作为非常重要的仪器设备,飞机、坦克、军舰都要用,毫无疑问会被国家控制。于是,兰格开始为德国军队生产钟表。后来苏联打到格拉苏蒂镇,自然不会放过兰格。期间宣布当地手表厂被没收,成为“公共财产”。后来,镇上的制表数据、材料和仪器作为战略物资装箱运往苏联。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又称“东德”。因为当时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1951年7月1日,国有公司VEB格拉苏蒂公司(GUB)被包括兰格在内的格拉苏蒂当地企业兼并。
虽然腕表品牌格拉苏蒂一直声称它起源于1845年,但实际上把它算作1951年更合理。虽然格拉苏蒂是在这些本土企业的基础上合并的,但并不是自愿的。核心管理人物已经被t派出去了,不配合就会被报复。比如现代朗动的创始人,就被派到矿上。
GUB格拉苏蒂腕表。
工厂被炸,设备图纸被拿走,管理层被控制,不合作的人被当苦力。此外,东德政府只要求满足基本的计时需要。你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GUB Glash tte能生产出什么好的手表?
古格拉苏蒂时代的腕表机芯
这是GUB时代的格拉苏蒂腕表。正面可能没有明显区别。后盖一旦打开,简直惨不忍睹,完全没有今天所说的“德国制表艺术”的味道。因为是国企,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做工问题失去市场。反正有稳定垄断的市场和国家支持。古布格拉苏蒂从1951年到1990年就是这样工作的。
1990年10月,柏林墙的倒塌,东德政府的停摆,意味着GUB格拉苏蒂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们的腕表产品无法在公开的市场环境下销售!这很像中国改革开放后很多国企和集体企业因为抵挡不住市场经济的大潮而破产的情况。更夸张的是,存活多年的国企员工多达2500人,GUB格拉苏蒂一下子成了烫手山芋。当时,被遗漏的东德国有企业如GUB Glash tte都委托在德国受托人(Treuband)朗格曾经想要政府归还于1948年被没收的家族老宅,德国托管委(Treuband)的答复是,这座大楼现属GUB格拉苏蒂,且地理位置处在格拉苏蒂镇最佳地段,归还条件是朗格将GUB格拉苏蒂全部打包买下并且还要负责2500人善后工作,朗格又不傻,肯定是拒绝了呀。.名下
因此,GUB Glash tte在德国托管委员会(Treuband)的管理下于1990年至1994年再次工作。在此期间,法国一家机芯厂法国Ebauches SA找到GUB Glash tte合作。当然不是它的技术,也不是它之后的品牌,而是因为东德经济水平低,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1994年,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企业家Heinz W. Pfeiffer以1300万马克从德国托管委员会手中买下了GUB Glash tte。海因茨w普发(Heinz W. Pfeiffer)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改品牌名称。由之前的“GUB”或者“Glashutte”改成了“Glashutte Original”,加了一个“Original”以示区别,本人知道GUB时代的手表是好是坏,并希望与1951年至1994年间生产的劣质产品彻底划清界限。今天我们通常把“Glashutte Original”叫做格拉苏蒂是错的,严格来讲应该是“格拉苏蒂 原创”。
带ETA机芯的GUB格拉苏蒂腕表
海因茨w普发(Heinz W. Pfeiffer)除了改名之外,甚至还出钱购买了大量古布格拉苏蒂时代生产的手表,以防止这些当年生产的烂货影响格拉苏蒂原创的业务。这一时期的格拉苏蒂就用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毛坯级的ETA机芯。
亨氏时代的“格拉苏蒂原创”运动
Heinz W. Pfeiffer决心将“Glashutte Original”打造成高端品牌。除了改名,他还在机芯上下了功夫,比如对古布时代开发的机芯进行改进和美化,然后投放市场。不过这个时期的“Glashutte Original”虽然听起来高端,但实际做工和天梭、浪琴差不多,如果考虑稳定性的话甚至不如ETA。
非常宝玑的“格拉苏蒂原创”
更致命的是,像GUB格拉苏蒂,找不到品牌的风格,手表看起来也像某些品牌,比如劳力士、宝玑。
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Glashutte Original”,实际上直到2000年才出现。因为2000年,斯沃琪集团买下了“Glashutte Original”品牌,不仅延续了亨氏W. Pfeiffer的定位,还明确了品牌风格,就是今天做德国手表,而不是瑞士手表,明天做法国手表。
当时偏心设计、鹅颈微调、金套、蓝钢游丝、四分之三夹板等设计元素。并非兰格原创,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后,被大众所接受,被公认为“德国腕表”。于是“Glashutte Original”与斯沃琪集团同年推出品牌“Pano”偏心系列,开始大力转型,宣传自己是正宗的德国手表。
故事跨度170多年,内容有点长,我在文末总结一下。
1845年至1951年的上古传说期:格拉苏蒂品牌名存实亡。
第一期:1951-1990
GUB Glash tte,1990年至1994年由第二期:的德国受托人(Treuband)控制
1994年至2000年由亨氏控制的第三期:'s“格拉苏蒂原创”
自2000年以来由第四期:斯沃琪控制的“格拉苏蒂原创”
总得来讲,打着“Glashutte”这个商标的手表是越做越好,但是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手表太差了,你最好不要买。在国内外信息不畅通之前,很多奸商把这些手表买回国,以“Glashutte原装”的价格出售.这些手表在国外的价格低至几百元人民币。
另外,第三期格拉苏蒂,虽然已经是“格拉苏蒂原创”,但无论是做工还是品牌风格都不被主流市场接受,买回来砸在自己手里风险很大。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就要小心了!
购买格拉苏蒂,广大的普通表友请认准2000年以后的Swatch集团版本!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