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标志着制表界有史以来最具魅力的复杂功能之一:陀飞轮(Tourbillon)诞辰220周年。这是一项无比复杂的精密机构,其发明是一场真正的人类冒险旅程之核心,时至今日,它依然令创造者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与宝玑品牌备受赞誉。
作为那个时代的印记,鲜有技术发明能够跨越一个世纪后依旧契合时代潮流。创新发明不断迭代,过往的发明在技术的持续进步中退出历史舞台,不可避免地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仅有少数例外……
宝玑No. 1176陀飞轮精密计时怀表
220年前,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1747-1823)创制了陀飞轮,这一发明对高级制表业的重要意义至今仍尤为凸显。陀飞轮被视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复杂功能之一,它的生命力因其保有者宝玑而鲜活至今。据悉,其他制表品牌也在采用陀飞轮技术,这是因为宝玑先生只在1801年为陀飞轮申请了专利,且仅为期10年。19世纪期间,陀飞轮启迪着无数制表师,其中包括通过观察宝玑先生的这一发明创制了卡罗素(Karussel)的伯尼·金森(Bahne Bonniksen)。
宝玑发明的迷人之处来自于其历史渊源:陀飞轮不仅仅是一件机械艺术臻品,更是对物理学、人类冒险及工业传奇三者悉心研究的结晶。2021年,宝玑将以多样化的活动致敬其创始人的巧思创造及陀飞轮的发展历程,并将于6月26日发布全新表款。正是在1801年的同月同日,即法国大革命后期的法国共和九年获月7日,宝玑先生获得了陀飞轮的发明专利。
宝玑No. 1176陀飞轮精密计时怀表
陀飞轮的起源
制表巨匠
陀飞轮的灵感源于一位制表巨匠的聪明才智,彼时他已为自己开创出一番事业。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于1747年在瑞士纳沙泰尔(Neuchâtel)出生,曾是一位钟表匠的学徒,后于15岁时前往法国凡尔赛(Versailles)和巴黎(Paris)继续他的学徒生涯。当时的法国首都已经是世界大都会,年轻的宝玑先生在那里接受了学术教育,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在马扎兰学院(Mazarin College)的经历。这段学习为宝玑先生在科学,特别是数学与物理学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令宝玑先生全面地成长为领先于时代的制表师。1775年,宝玑先生在巴黎西岱岛(Île de la Cité)开创了个人事业,当他提出这一创想并申请专利之时,他已拥有多年的专业积淀。他创造并命名为“Perpétuelle”的自动上链怀表,先是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Marie-Antoinette)的垂青,并最终征服了整个凡尔赛宫廷。不计其数的技术创新以及在井然布局与极简设计领域的天赋,使宝玑先生成为享誉国际的创新者。宝玑先生的名字在欧洲多座重要都城广为人知,甚至在当时便已经吸引人们争相效仿。
现代时钟及制表之父——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
对精准的求索
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硝烟仍在蔓延,宝玑先生因此而前往他的出生地寻求一方净土。他在瑞士度过了两年时光,先后辗转于日内瓦(Geneva)、纳沙泰尔以及勒洛克勒(Le Locle)。事实证明,这是一段卓有成效的游历,宝玑先生与来自日内瓦、纳沙泰尔汝拉(Jura)地区的瑞士制表师进行了专业领域的大量尝试与交流。1795年春,宝玑先生重返法国,他广博的见识为其制表事业注入令人赞叹的焕新活力。
在宝玑先生重返巴黎后的5年时间里,宝玑面向当时已然见多识广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主顾们推出了诸多创新作品,其中包括触摸怀表(可通过触摸读取时间)、交感子母座钟(可重置复位放在上方的怀表,使其与下方的座钟同步)、“Subscription”预定怀表(采用鲜明的极简风格)、全新的恒力擒纵机构以及被称为“陀飞轮调速器”的创新机构。
宝玑No. 1176陀飞轮精密计时怀表
颠覆物理定律
通过潜心钻研和细心观察,宝玑先生进一步完善了他对影响走时精度不利因素的理解,特别是对擒纵机构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毋庸置疑,他是当时唯一一位以亲身经历,将瑞士、法国和英国这当代三大制表王国的制表成就兼容并蓄的制表大师,他曾多次游历这些国家,并与伦敦制表师约翰·阿诺德(John Arnold)共同研究交流。宝玑先生逐渐意识到,由金属膨胀和润滑油稳定性造成的走时误差问题根本无法单纯地解决,于是他另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