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世纪,工匠师将珐琅画在了怀表里,自此珐琅就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钟表艺术工艺,珐琅盘也可以说是备受咱们国内表友喜爱,就因为除了好看这个根本因素存在,珐琅在公元13-14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后,作为舶来品,让工匠们融合了民族特色,中国也就有了做珐琅艺术品的传统,所以看着会挺亲切。
而且珐琅工艺是纯手工制作,手工对于珍惜的奢侈品来说,永远要比机械做出来的更受藏家喜爱,那何况做珐琅的过程长又难。珐琅的常规工序需要先将硅酸、硼砂、硝石和铅丹混合而成的无色玻璃质材料,加入金属氧化物调色,以确保珐琅色彩艳丽,再经过粉碎和湿处理,制成釉浆,逐层悉心涂覆到金属胎体上,入窑炉内经以上的高温焙烧,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表盘呈现出亮泽质感,才是做好了一块珐琅盘,而这个过程不光长,还难以控制,每次烧制时材质中都有出现裂缝、小气泡、大沙眼的风险,一旦有瑕疵,那就代表珐琅盘报废了,所以做珐琅,也是对工匠要求也极其高,需要工匠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温度的熟练掌握。
原材料珐琅粉末
今天跟大家聊珐琅,也是因为上次在介绍雅典动偶的时候,捎带聊了两句珐琅工艺,但又觉得对这么一个以珐琅工艺闻名的品牌只简单介绍,有点可惜,就可以详细介绍一下他的珐琅工艺。对于雅典来说,珐琅是品牌相当引以为傲的,你打开雅典的官网,找到制表工艺专业技能这一栏,一共就两个栏目,一个是硅材质,硅可以说是现代雅典表的立命之本,剩下那个就是珐琅。
复兴珐琅工艺
雅典的圣马可蓝
雅典烧珐琅的起源,虽不及雅克德罗这种从18世纪就开始烧怀表,但雅典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同位于瑞士勒洛克的Donzé Cadrans SA珐琅工坊合作了,并且做的很好,一下就做出了名堂,他们在80年代制作圣马可系列珐琅腕表,因为有一款特别漂亮的蓝色珐琅,还被称之为圣马可蓝,对于雅典粉丝们来说,就如同天文三部曲一般,一个代表腕表在复杂功能上的复兴,一个代表艺术工艺上的传承,都很有特殊意义。
Donzé Cadrans SA珐琅工坊
直到2011年,这家由珐琅大师Francis Donzé在1972年所创著名的珐琅工坊,由于家族因为经营问题,打算放弃,雅典表就直接买下来了,纳为旗下的一员。我原来看过报道,这家说只有8人的小工坊,运作模式也很独立化,之前不光给雅典还有开云集团做珐琅,还会开源去接其他腕表品牌的珐琅盘订单,比如百达翡丽、播威、朗海涅、卡地亚、爱马仕和宝玑,不过最好的肯定都留给了雅典。
雅典掐丝珐琅
大明火珐琅
一上来咱们先看表友们最熟悉的大明火珐琅,Grand Feu大明火一词,就是表面意义,在把珐琅粉末釉料均匀涂在黄铜胎后(雅典用的是铜胎),工匠还会在金属面盘上涂抹易燃物质,放入高温炉后,会瞬间燃烧产生明火。大明火的制作是需要反复烧制的,要知道每一次进炉都可能让盘面出现裂痕和气泡等瑕疵,从而导致报废的风险增加,Donzé Cadrans也说过他们为了精益求精,白珐琅盘报废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之间,成品率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