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表时代导购】所谓的航海表,顾名思义,还是在海上航行时使用的专业时计。都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但舵手还是靠准确的位置和时间。在指南针发明的年代,这些经验丰富的舵手只能依靠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位置来确定位置。
无论是新浪还是指南针,这些指南针的发明和普及,让大航海时代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很多国家强大了,也有一些国家衰落了;无数未知领域被开发,更多地球的秘密被发现。然而,海洋时代的开始也见证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在15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无论是哥伦布还是麦哲伦,他们都是借助自然界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纵横交错的经纬线,以及指南针,航行到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虽然南美洲有时被认为是中国所在的亚洲,但在历史的进程中,并不影响新大陆的发现,好的结果真的很好。
随着第三代航海时代的开始,大家都向往真正的黄金国度,这些常年漂泊在海上的航海家也需要更精密的仪器来航行。所以在十八世纪上半叶,为了获得准确的经纬度,发明了著名的六分仪。
六分仪的发明使得航海路线更加精确,即使在现代航海中,六分仪也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这个设备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天气。天气怎么了?六分仪是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地平线的夹角,从而快速知道海船或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太阳或者天气不好,六分仪就会失去作用。
这个时候,一个能够弥补这种情况,避免被天气等问题困扰的设备显然是必要的。大航海时代后半期,英国逐渐压制了老牌殖民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等,成为新的海上新贵。所以英国的海运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新的工具来实现日不落帝国的梦想。
18世纪初,也就是1707年左右,一位英国海军上将和他的舰队葬身海底。这样的事故显然是给英国的大国梦滴了眼药水,于是坐不住的英国议会悬赏2万英镑,也就是今天的200万欧元左右,希望得到一个日均误差小于3秒的计时装置。
1726年至1735年,木匠之子、自学成才的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发明了网格状温度补偿摆、蝗爪式擒纵机构和保力装置,并将这一新装置带到了英国皇家天文台。一向重视出身的英国贵族,显然不会欢迎这个没有背景的钟表匠。
因此,真皇家天文台经度评审团里的老学究们显然不会买账。他们刁难约翰哈里森,最后没有给他奖金或证书,而是支付了一笔与奖金相等的款项。但是,英国还是应该感谢这位自学成才的钟表匠,他帮助英国在海上称霸世界,实现了永不建立帝国的梦想。
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发明了网格状温度补偿摆、蝗虫爪擒纵机构和力保持装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海洋天文钟。船用天文钟不仅是一种能显示准确时间的时钟装置,而且是利用所指示的时间与当地时间的时间差来确定船舶位置的经度。这种时钟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六分仪的一些缺点,因此准确掌握时间对航海天文钟来说至关重要。
船用天文钟,又称船钟(还有一种说法是船用天文钟是一种精度和复杂程度都很高的船钟),这种专业时计在结构上与普通钟表有很大区别。比如船上的钟作为动力源的弹簧,可以通过一个带保力装置的力平衡器输出一个恒定的扭矩,而擒纵机构是一种每周期只传递一次冲量的天。
文钟擒纵机构。
船钟除了有指示时、分、秒的指针外,还有一根指示满条以后所运行时间的指针,以反映发条的上紧程度。通常上满一次发条可以运行2天或8天。机芯装在一个铜质的外壳内。外壳安装在一个常平架上,船舶颠簸时可保持机芯处于水平姿态,从而消除产生位置误差的条件。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船钟,基本上是带有机芯和外壳的常平架固定在一个约20cm见方的木匣内。
船钟最先在英国出现,也伴随着英国的殖民事业的发展。因此,说它起源于英国也不奇怪,而到了20世纪初开始,德国、苏联、美国等也开始出现自己生产的船钟品牌。根据一些表友的说法,具有芝麻链的传统天文机芯,收藏价值会很高。
这种机械式航海天文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沿用了200多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石英机芯的出现和使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石英电子式航海天文钟有了很大发展。这种石英船钟在外形上和机械式很相似,也带有指针,但没有常平架(因为石英振荡器没有位置误差)。钟内配有温度补偿装置,以减少温度对走时精度的影响。
显然现代的石英船钟具有很高的走时精度,有取代传统的机械式航海天文钟的趋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航海技术上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船钟不仅在精准度上要比传统的机械船钟更高,而且现代的卫星定位、无线电等等,也是相当地先进了。
虽然,这位自学成才的约翰先生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发明不仅加快了英国成为殖民地帝国的速度,也为后来的航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贡献。也是由此开始航海天文钟也就出现在制表史之中,也有很多的制表品牌也因此开始兴盛起来。
很多品牌都曾经出产过自己的船钟,比如朗格、汉米尔顿、精工等,甚至是我们熟知的时尚宠儿沛纳海等等。但航海表还是得说一下雅典,毕竟在当时的航海天文钟领域,雅典可谓是一枝独秀。雅典船钟是航海天文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至电子钟出现前最顶尖的航海天文钟,在历史上,全世界超过50个国家的海军选用雅典作为自己的装备。
其实我们的中国海军,在50年代创建初期也选用雅典作为自己的装备。在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欧洲战场上的德国潜艇,都在在进行着殊死搏斗。而当时的美国军舰上装备的是汉弥尔顿仿制的雅典船钟,而对手日本军舰上装备的是精工舍仿制的雅典船钟;而德军的U型潜艇上,装备的是朗格仿的雅典,既然都是仿的雅典,为什么不买块真的!看来无论正反双方,大家为了自己的国货,都装备了雅典的仿制版。
但现在这些曾经的海上精密仪器,现在更多是以一种收藏品的姿态出现的。而船钟显然也不能时刻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了,而在腕表诞生之后,腕表的种类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曾经的精密航海仪器,也附身于这几十个毫米之中。在腕表的种类中,有多了一个重要的品类,那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航海表。在航海天文钟或是船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这些航海文化的缩影,却以一种新的形势,重新出现在了制表界。
但其实成立于1846年的
雅典, 最初就是以航海钟起家的,可以说雅典一直以航海精神著称。雅典成立了三十多个年头之后,也就是1878年,雅典以袋装天文表及航海天文钟,在巴黎环球博览会中夺得了金奖!在腕表成为钟表时计的主流之后,雅典的航海表也成为了自己品牌的中坚力量。当然,在腕表的时代中,航海表的世界里不仅有雅典,像是劳力士的游艇名仕,昆仑的海军上将,格拉苏蒂原创的观测表等等,都是现代航海腕表的代表性品牌。
时至今日,真正的航海天文钟已经日趋于高精尖,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都会帮助航海事业的发展。而在制表界中,传统的航海天文钟已经成为了古董和收藏品。但是,大家对大海的渴望,还是能够体现在那些小小的航海腕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