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台和日内瓦印记 天文台手表 天文台表一词,朋友们听得不少了。人们知道,天文台表会很准,但准到什么程度,也 许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
我很佩服前辈们将 Chronometre 译为天文台表。这个字,来自两个希腊字的合成,一是 Khronos(时间) ,一是 Metron(计算、测量) 。最早使用这个字的,是英国的制表大师乔治. 格拉罕 。 二百多年了, Chronometre 在大中华区成为 “天文台表” 尽管它们并不一定送到天文台检验, 更并非天文台用的表。此字译“仪器级时计”当更合适。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天文台表的竞赛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作为一个表迷,我由衷的 陶醉在这一游戏中。如此, 表一定越做越好!我在后面会列出一段长时期的赛果。只是,石英表面世了。它的准确度, 机械表不容易钺雷池半步。于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瑞士政府决定, 停止天文台表的准确度竞赛。
检验天文台表,主要由天文台或法定的机构进行。但后者的仪器不够多,条件也比较宽松,所以业者都将表送到那里检验,以至在 1960 年有 100000 只表送检的记录。 天文台表,还叫什么天文台!
世纪初,发出“天文台表”证书的机构很多。自 1905 年起,拉桑迪坊、乐洛克、比恩、 圣达美亚以及拉山迪亚的办事处,日内瓦与纳沙泰尔天文台,甚至钟表制造商自己,都有权 发出天文台表证书。这一很混乱的局面,在 1951 年 11 月 15 日中止。瑞士政府规定,天文 台表是 “在多种状态及温度下维持高标准质素的精密表种” 瑞士钟表联会再加以准确阐述 。 指出天文台表必须“在多个方位及温度下作出精密调校,获得运作正常的官方证书” 。
不过,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天文台表的认可标准也有过重大的变化。在二十年代, “五 方位的每天中位误差”是-10 秒至+30 秒,1961 年修正为-3 秒至+12 秒。至于“五方位 的每天平均误差” ,更从+-(正负)15 秒提高至+-3.2 秒。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手表 的质素在提高。
在一段长时间里,想手表的到天文台表称号,要接受 15 天(8 日链则为 22 天)的测时。 这个测时,最少要经过五个方位及三种温度每次起码一天的考验。它们分别是表面向上、表 面向下、表冠向上、以及表冠向下,而温度方面则以 2 度,18 度和 32 度三个摄氏标准定夺。 说起来,人们以为上述的-10 秒+30 秒月角年个差不多了,但其实,即使在世纪初吧,还 有更苛刻的条件在后头:
五方位的每日平均误差:0-15 秒。
五方位的每日变化:4 秒。
同方位的两个日子里的最大误差:8 秒。
五方位的平均每日误差及其中一日的误差比较:16 秒。
最后一天及平均两天的中断后误差:8 秒。
经过了这些试验,天文台表于玆诞生。我们说过,1960 年合格天文台表示 100000 只。 到了 1970 年, 得到这荣衔的大约 500000 只, 1976 年石英表大杀三方, 天文台表剩下 200000 只,到 1989 年才回复 1970 年的数量。而在 1991,则跃升至 650000 只得记录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