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诗丹顿的超薄万年历手表Ref.43175,18K红金表壳直径41 mm,1120 QP自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2.75 Hz,月相、日、日、48个月、闰年显示,储能40小时,防水30米,参考价:61万人民币
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心情,那曾经是我们对机械表复杂功能的最热爱时代。
作为一名资深机械表评论家,我的日常生活当然是看很多表,看很多钟表史、人文史、机械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献。但是我要和瑞士表品牌总部的技术人员谈一段时间,征求意见,这部分工作对我来说是最难的。原因无非是:地理距离太远,机会远少,很多技师或者钟表匠英语能力差,法语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渐渐地说服自己与群众,大家不需要懂复杂功能,表还是能照卖。
宝格丽Octofissimo空心陶瓷手表Ref.103126,超薄陶瓷表壳直径40毫米,表壳厚度5.5毫米,BVL 128SK手动上弦机芯,储能65小时,防水30米,参考价:20万人民币(图片@丛树日)。
这句话没错。今天我一直在国内外从事手表复习工作,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其中一种复杂的机械结构。无论参加什么国际活动,都越来越觉得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品牌的发展,最多加个手表设计理念,机械结构本身的原理或者突破,越来越少人关心,更别说花时间去研究了。这是我近20年职业生涯中最悲伤的痛苦点,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每个人都认为我不会关心除了设计和时尚之外的任何事情,我的工作有时候只要轻松简单写到重点,大家已经觉得足够,甚至更多的人对我说:,写太深,没人看的.
简约是复杂的艺术
我记得那年皇家橡树的新款超薄陀飞轮机芯推出的时候,是Giulio Papi这个关键人物创造的,我在日内瓦展AP的展厅里喝着香槟。在一天繁重的工作结束时,我们就这一机芯的设计交换了意见,我们一致认为陀飞轮装置的设计虽已定型,但奇妙的是,要从中去改变一些什么、加强一些什么,都还是大有可为的空间.朱利奥帕皮出生于一个制表家庭,他的父亲也擅长创造复杂的功能,尤其是在计时表上。朱利奥帕皮(Giulio Papi)不仅制表技术一流,而且具有很少有人能比得上的创造能力。
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超薄陀飞轮手表Ref.26522,不锈钢表壳直径41 mm,厚度9 mm,2924手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3 Hz,陀飞轮装置,蓄电70小时,参考价:127,810瑞士法郎(照片@Laura Lan)。
陀飞轮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擒纵结构上下组装在一个圆形的框架内,框架的中心轴与运动轮系(多为第四轮)动力输出的末端相连。因为这个车架,而且车架的轴线通常与机芯的摆轮同轴,可以想见这个轴线承载了机芯驱动的很多重要部件,所以在厚度上很难突破,要做超薄陀飞轮在尺寸上、厚度上是很难克服,特别是陀飞轮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扭力与优良的机械零件咬合连动.朱利奥帕皮当时说:其实厚度稍微减一点,不仅仅是缩短所有部件的轴承,因为可以做有限的改动,也影响性能,所以我们需要把陀飞轮装置解构并重新调整所有轮系的接连方法,光是这一点就花了整整一年。
奥德马斯皮格特皇家橡树系列RD#2超薄自动上弦万年历手表Ref。26586,950白金钛金表壳直径41 mm,表壳厚度6.3 mm,950白金链带,钛金表扣,5133自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2.75 Hz,万年历带日、日、月、月、闰年,昼夜显示,小时分钟显示。
朱利奥帕皮(Giulio Papi)还在AP后来的Laptimer计时手表和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万年历手表上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和投资。皇家橡木超薄自动上弦万年历腕表基于概念表RD#2,搭载了新开发的机芯,同样是41mm表壳。RD#2仅比参考文献26574中的传统皇家橡木万年历薄3.2毫米左右。
奥德马斯皮格特皇家橡木系列超薄自动上弦万年历腕表Ref.26586基于概念表RD#2(摄影@张聪日)。
简而言之,万年历的机械轮系是由我们的天文信息计算出来的历法,再由机械轮系作为公式计算出来,所以其历法显示的进位和推演必须通过精细计算齿数和倍数来呈现。当然,为了必要,必须为正确的进位计算设计特殊零件。而传统的万年历,从巨钟到怀表再到手表,基本都是固定在机械装置上,已经使用了几百年。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可能是调整方法和月相精度。
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系列RD#2超薄自动上弦万年历表Ref.26586采用950铂金和钛制作表壳,链带为950纯铂金,带钛扣。这两种材料的独特组合在模型上标记为“IP”。
爱彼RD#2超薄自动上链万年历不仅仅是突破了沿用了近两百年的传统机制,更是创下了万年历机械技术的新纪录.通用万年历齿轮传动机构将日期和月份两个操作机构分开,即大月份和小月份必须由分开的日期和月份轮而爱彼在这枚5133自动上链超薄万年历机芯上,最大的革新就是将月份轮与日期轮合并,节省了多重且多层咬合的齿轮,也就大大减低了厚度.推动
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系列RD#2超薄自动上弦万年历腕表,在其5133机芯上结合了月轮和日期轮,节省了多重和多层齿轮,大大减小了厚度。
但与常规的2120或5134万日历机芯相比,5133的直径略大:32mm(5134机芯29 mm),给全新一体式单层齿轮以较大的横向空间。除了移动到12点,月相显示设计中5133万日历移动的精度也增加到了125年317天。这个被我们一笔带过的创新机制,花了五年才研发而成,我曾经问过美联社总部的技术人员:为什么100多年来没有人想到这么简单的事情?美联社技术人员只是耸耸肩说:“我不知道,也许这是艾比应该承担的任务。”。
5133自动上弦超薄万年历机芯让位于全新的一体式单层齿轮,侧向空间大。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买手表只是为了展示外观,那为什么这些机芯构造师那么努力呢?有时候需要很多年,有时候只是突破一点点,听不懂的人听完解释还很迷茫?从一开始,机械钟就追求时间和日历的显示,然后对精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应时机芯曾经因为精度的问题打败了机械表。然而,对于这种精确、精密、精准的高度要求,正是挑战了人类手造能力的极限,也是对完美这件事下了一个永恒的战帖.
复杂是爱与痛的边缘
2017年1月,在日内瓦江诗丹顿展厅的一个小房间里,我和总部产品方向推广的重要人物克里斯蒂安塞尔莫尼(Christian Selmoni)聊天。他让人给我带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天体卓越3600手表,功能复杂。前后仔细看了一下,没说什么,只对克里斯蒂安塞尔莫尼说,这是江诗丹顿应该创作的。他明白我的意思,但还是心照不宣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
(上图)江诗丹顿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Celestia天文天体卓越复杂功能腕表3600(下图)江诗丹顿风格与遗产总监Christian Selmoni和我。
江诗丹顿在做优雅的手表,我觉得很少有品牌能超越。“优雅”这个词被滥用了,但是在高端腕表中,我认为优雅就是戴在手腕上浓纤合度,拿在手掌中像个宝贝一样舍不得放,且整体表壳温润地像块玉一样,这是上乘工艺的体现,也是巧妙设计的高度表现.
江诗丹顿传统系列陀飞轮手表,红色金表壳直径41毫米,厚度10.4毫米,2160自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2.5赫兹,陀飞轮装置,储能80小时,防水30米,参考价:87.5万元人民币(图片@张聪日)。
如果你没忘的话,整体表壳厚度只有12.2 mm的14天链动力陀飞轮手表是江诗丹顿所写,创下了动力陀飞轮机芯最长的纪录,其厚度与普通陀飞轮手表无异。能够戴上手腕且好看无负担的复杂功能腕表,也只有江诗丹顿能驾轻就熟。
江诗丹顿传动系列14天动力陀飞轮手表,18K玫瑰金表壳,直径42mm,厚度12.22mm,手动上弦2260机芯,2.5hz振动频率,336小时储能,日内瓦印章认证(图中手表为2018年瑞士经销商Burcherer特别限量版,图片来自icactionman.com)。
超卓3600手表双面圆盘设计,功能复杂,集成了23种不同的复杂功能,如天空地图、恒星时间、时间方程显示和拥有六个发条盒、514枚零件组成的机芯厚度仅8.7毫米,整体表壳也就13.6毫米.三周动力陀飞轮装置
江诗丹顿阁楼工匠卓越仙界3600复杂腕表,手动上弦机芯,18K白金表壳,直径45mm,厚度13.6mm,陀飞轮装置,万年历等23种不同复杂功能展示,三周储电,日内瓦印章认证,此款为阁楼工匠系列定制腕表,仅有一款(照片@劳拉兰)。
我还特别喜欢天体卓越3600复杂功能手表的另一个特点:每一个复杂的信息显示都在它自己的位置,履行它的职责和清晰的理解,并把每一个复杂功能设计得都能简单阅读,这不仅仅是机芯建构师一个人的高度智慧,更是表款设计师的巧妙发挥。
6点日出日落昼夜小时的布局清晰。
3600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的创意功能展示设计。看11点位置:三维星球的潮汐结合时间方程函数。看那个蓝色的小行星,其实就是月相显示器。把多重且运作原理有关连的显示功能聚拢一起,靠巧妙的几何呈现布局,才能成就正面面盘就能聚集15种不同复杂功能的革新设计。
江诗丹顿3600的功能展示设计很有创意。
10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爱与痛的边缘》,提出当时设计的功能复杂的手表“大而不合适”,尺寸巨大,只是为了追求越来越新颖的复杂功能。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复杂的手表设计吗?所谓的腕表,应该是能适当戴在手腕上的。因为手表的面积有限,复杂功能的技术进步更具挑战性,也是人类无限追求完美的这一挑战的终极准备?这也是我们对机械表的复杂的爱和痛苦情结,想要追求复杂的极致,却又痛在那些一时难以克服的技术达成,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也是制表大师、机芯建构师努力了数百年的心情写照。
复杂在同时推进简约
在研究功能复杂的机械表时,不难发现,复杂机械功能的鉴赏门槛是,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所以我们难免会陷入纯粹的外观鉴赏,但又复杂美观,可见手表并不简单。Zeitwerk系列,绰号“猫头鹰”,拥有首创的水平排列双时分数字跳时视窗显示,有电源储备显示和小秒显示安排在面板的顶部和底部,而左侧和右侧显示在小时和分钟的大数字窗口。
兰格Zeiwerk手表,18K玫瑰金(左),18K白金(右),表壳直径41.9mm,厚度12.6mm,L043.1手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2.5hz,数字跳时,跳时大窗口显示,储能显示,恒功率装置,储能36小时,防水30米,参考价:552。
除了兰格大约会最重要的瞬间跳跃机制外,最美的时刻就在每一个小时最后一分钟到下一个小时显示,三个显示盘会同时瞬跳换时,精确犀利且到位能做到如此完美的跳跃时间显示,最主要的关键在于机芯中的恒功率装置。
Zeiwerk机芯中的时分转盘结构。
通常用于陀飞轮等复杂结构的恒定动力装置,主要作用在于将发条盒输出的动能稳定化,保证扭力与摆轮振幅的稳定,受到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跳动换时的转盘转速稳定与到位正确,它不会因瞬时跳动而影响运动幅度,从而稳定了运动行程时间的精度。
在透明的手表底盖下可以看到设计有特色的L043.1,4点钟位置可以看到专用的恒量装置(照片@Kyle Kuo)。
这个看似「简单」的面板设计,实际上包含了机芯中的415个零件。对兰格来说,即使是最常见的显示功能,储能,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为了在设计和性能上追求精确和确定性,兰格毫不犹豫地使用所有可能的机械结构来实现更精确和准确的性能结果。至于兰格机械设计的精髓,我还是要在以后的文章里一一阐述。
Zeiwerk机芯中的时、分转盘的结构部件非常复杂。
我喜欢兰格的复杂性,因为它的复杂性在于它的内涵必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揭开,才能真正深入它的奥秘。从表面上看,你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它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块看起来和其他人不同的“漂亮”手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外表看起来“普通”的功能,在朗格来说,机芯设计比他人常规设计更复杂、更整合性.也许这是复杂功能的精髓之一,从内部的深度延伸到外部的严谨态度,让人对爱情充满期待。
2018年推出的兰格1815陀飞轮腕表的12个红字(照片@Kyle Kuo)。
当我们不再讨论复杂功能时,我们只谈论品牌排名、手表价值和受欢迎程度,我们失去了机械钟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在纯颜值的信仰上,朗格不会让你失望,但同时在机械控的偏执上,朗格永远有可以让你深掘的本事.复杂功能的进步将这种激情、制表的知识和精神以及精致手工艺的高品味推向了极致。只有认识到世界的浩瀚无垠,挑战一切极端的可能性和边缘,才能回到所谓的核心真理和乐趣。
兰格1815陀飞轮手表,950白金表壳,直径39.5 mm,厚度11.3 mm,白色珐琅特别印制的红色字母12面圆盘,L102.1手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3 Hz,储能72小时,参考价:141.8万人民币,限量100枚(照片@Kyle Kuo)。
是人们还对精密制表的高度兴趣与热情,加上越来越不易满足的高品味,才让机械表能够在上个世纪再度从石英机芯发明的打击下,再度站起来
文末简单说一下最近很喜欢的一款手表:宝格丽Octo Finissimo计时手表。复杂之必要性,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师和学徒,他精通这个圈子里最复杂精密的机械设备。然后是拥有我认为全瑞士名列前茅的复杂功能制作实力,我最喜欢宝格丽制表工坊里头,专门制作陀飞轮与报时问表的几个制表大师更不.
宝格丽Octo Finissimo GMT自动计时手表不仅挑战机芯的轻薄,也挑战表壳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摄影@丛树日)。
计时手表是最具挑战性的制表工艺和体验,因为计时手表的操作和操作步骤复杂而密集,如果生产不够精良,计时手表往往会出现问题。在超薄码表领域,宝格丽创造了过去几十年来无人能及的技术记录。BVL318码表只有3.3 mm厚。与一般的码表相比,它的直径更大:37.2 mm,采用传统的导柱轮水平耦合结构,钟摆的设计是为了平衡钟摆重量,特别是在这样薄的机芯设计中,采用铂金和铝材制成。我最欣赏的是它纽扣的质感。表壳右侧中央的按钮可以快速调整秒针,右侧上下按钮分别是码表按钮和用说,宝格丽是否有实力创造出我最喜欢的这只超薄两地时间计时码表了.
宝格丽Octofissimo GMT自动计时码表,喷沙钛金表壳和链带,直径42 mm,厚度6.9 mm,BVL318自制自动上弦机芯,振动频率4 Hz,GMT时间功能快速调节,蓄电量55小时,防水30米,参考价:14.2万人民币(图片@丛树日)。
宝格丽Octo Finissimo的链带设计只是为了引人注目,但我觉得宝格丽在制表的各个方面都太熟练了。这样一个带链节的薄钛表壳和多层次多角度表壳的复杂零件,每个细节都要喷砂处理。而在这么薄的表壳体积,按钮手感顺畅扎实,实在是因为机芯制作的工艺优秀精良而来对自己的生产能力如此自信,以至于不敢大胆去做,结果令人满意。
宝格丽Octo Finissimo超薄计时码表,按键操作流畅扎实(摄影@丛树日)。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停止讨论“复杂性”的时候,我们将停留在虚无的表面。机械装置的复杂是为了推动技术的聚焦和突破,甚至挑战人类手工能力的极限;出现过程的复杂程度也是如此。当我们停止谈论复杂性时,机械钟的世界将变得更加无聊和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