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ronometer和Chronograph是英语中容易混淆的两个词。后者意为“计时码表”,必须具有独立的计时功能,通常由单按钮或双按钮触发,具有独立的计时指针和累积计时表盘显示。前者的意思是“计时工具”,时针、分针、秒针的简单功能都可以称为计时器。目前,只有机芯通过COSC独立测试认证的瑞士手表才能在表盘上显示天文钟。
COSC认证通常被表亲称为“天文台认证”。其实这并不完全准确。天文台的认证是一个较老的类别,采用更严格的测试标准。航海钟是在17世纪晚期发明的。当时在远洋航行中没有其他测量经度的技术手段。只有能独立计时的航海钟,才能准确记录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的时间,并与船位的正午时间相比较,通过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换算出经度位置。因此,当时的远洋航行对航海钟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从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地的主要天文台承担了额外的手表测试和认证服务,包括英国的Kew天文台、法国的贝桑松天文台、瑞士的纳沙泰尔天文台和日内瓦天文台等。定期组织对以航海钟为基础的计时装置进行检测和认证,并对不同钟表厂的产品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进行评分和排名。所以这种钟表质检统称为“天文台认证”。劳力士品牌发展初期,正是天文台认证(1920年代)和出色的防水性能打开了局面。
COSC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73年。它是由伯尔尼、日内瓦、纳沙泰尔、索洛图恩和沃德这五个手表厂集中的州与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共同创立的。目前,有三个独立的实验室:比尔、圣埃米尔和利洛克。COSC是法语的缩写:“瑞士官方计时装置测试组织”。其实和天文台没有直接联系。COSC秉持的机械表检测标准符合ISO 3159,核心精度要求是日差在-4秒到6秒以内。这不是一个特别严格的标准。百达翡丽、积家等瑞士顶级钟表厂的机芯都可以超过这个水平。甚至日本和德国的一些手表产品也能超过这个要求。以前天文台的认证是以打分和排名的形式,而COSC设置了一个最低,通过的证书都可以是天文钟。这就是当代COSC不适合翻译为“天文台认证”的核心原因。据说仅从1966年到1967年,白质基于其32A机芯(下图)生产的670多款腕表就真正获得了纳沙泰尔天文台的高度评价。其他现代机械表已经不能称之为“天文台”了。
目前,COSC也对应时机芯进行检测和认证,但要求更加严格。只有日差为-0.07秒到0.07秒的应时机芯才能称为COSC认证。同时,无论是机械表还是石英表,COSC只认证机芯而非成品表。检验时安装的表盘是标准的白盘,通过认证的机芯送回表厂进行总装。
2012年,COSC认证了178万枚机械表机芯和52,000枚应时机芯(其中35,000枚为百年灵)。劳力士COSC认证机芯78.7万,欧米茄56.7万,百年灵16.4万,美杜莎6.6万,天梭5.3万,沛纳海2.8万,肖邦2.5万。
2013年,COSC认证了173万枚机械表机芯和68,000枚应时机芯(其中56,000枚为百年灵)。劳力士81.9万,欧米茄48万,百年灵16.4万,美度和天梭7.8万,肖邦2.2万,沛纳海2.1万。
基本上,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美度、天梭、沛纳海和肖邦每年支持超过90%的COSC认证。埃塔还会将一些机芯展示给COSC的实验室进行认证,然后卖给不同的手表制造商。百年灵一直声称所有手表都通过了COSC认证,其16万多只手表的认证数量与其年销售额基本一致。认证劳力士80万块的数量基本接近年销量,甚至略高。一些分析师认为,少量经过认证的劳力士机芯将不会在当年组装和销售,甚至有些机芯经过反复测试,以保持COSC品牌每年认证最高和稳步上升。
这七大重点品牌的机芯生产基地都位于所谓的“汝拉山”产区附近(天梭和美度位于利洛克,劳力士位于比尔,欧米茄和百年灵位于格伦兴,肖邦位于弗莱里尔,沛纳海位于纳沙泰尔。如果加上浪琴和圣爱弥儿的豪雅,估计基本囊括了所有COSC认证的机芯)。这里的手表厂大多采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传统的日内瓦、如家品牌,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积家等,仍然是部分手工打磨制造,对COSC认证不够重视。
无论如何,COSC认证对于这些年销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众品牌(天梭)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近年来,业内出现了一些声音,希望进一步提高COSC的认证门槛,或者推出COSC的“超级版”认证,以此来拉大“文艺手表”与“普通手表”的差距。